Your cart is currently empty!

如何识别“渣男型”软件厂商
一位CIO和我说:信息化选型的本质,从人性角度看,就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女性择偶相亲,最怕遇到渣男,走的短、浪费时间,走的长、浪费感情。
首先,我们聊聊如何识别渣男(选型),然后假如真和渣男领证了、如何最大化保护自己(措施)。
Part 1 渣男软件商的特征
渣男的特征是:起初花言巧语、隐瞒事实,过程自私自利、不忠诚不负责,结尾情感操纵、又当又立。
同理,渣男型软件商的特征是:售前阶段夸大案例成效、隐瞒失败情史,入厂后拿捏甲方、拖延应付,里程碑节点甩锅推诿、撤换资源。烂尾一批,再去忽悠下一批。
Part 2 售前阶段如何识别渣男软件商
识别潜在的渣男软件商有些挑战,因为渣不渣都是在日子里长期相处发现的,选型期间以及牵手初期,软件商一般都很忠诚并唯一。如何在选型期识别渣男软件商:
1、逻辑推理:不要直接问“你有没有信心把我家信息化做好”、“你以前辜负过谁家”,聊天,就聊天!
乙方不都喜欢选型阶段做甲方的关系嘛,大方的接受邀请没关系。举个逻辑推理的例子,前面问公司/事业部规模、顾问占比、在建案例,渣商夸夸其谈,后面聊单个项目顾问匹配;前面单独问商务项目组能力、后面单独问项目经理具体项目。
2、同类案例:甲方问同类案例的价值,不在于了解乙方是否有行业建设经验,即使有、也不一定是同团队搬过来,即使有、也不一定建设的很好。
重要的是获取同类案例对这家软件商的评价、重在是否愉快的验收、以及项目启动到验收的周期(合同)。如果真的是同类,一定可以打听到。但要注意,询问的角色一定是决策人,因为不同岗位的人对系统本身的接受与排斥程度是不同的。
3、必要的售前承诺:必要的承诺包含项目组构成承诺、交付周期承诺(允许一定浮动空间)。很多厂商售前阶段都打出最强组合,但落地阶段却是差距极大的顾问团队,同时交付周期也是体现项目组的整体风控能力、内部协同能力、调动甲方的能力。
不敢承诺(写在合同里),不用听他怎么解释,证明都是在忽悠。
4、项目经理面试:将熊熊一窝,影响项目走势的最大要素就是项目经理。对项目经理的能力判定,不要看简历,简历都是加工过的!
重点是面试沟通。坐下来聊聊,问项目经理的典型项目,举例因为甲方原因导致的相对失败项目,再举例因为乙方原因导致的相对不理想项目。从而判断项目经理对待攻坚问题的处理逻辑。如果对方左右言其他或者不正视失败,相信直觉,这个人有问题。
Part 3 交付阶段如何利用好渣男软件商
千防万躲也难避免遇到渣商,毕竟渣商口才好、长得好、有才华。那遇到渣商之后就要“离婚”嘛?离婚后甲方能保障再次遇到的不是渣商嘛?如何最大化降低渣商带来的负面影响、利用好渣商的优势、精准判断渣商的恐惧点并做出有效方案,是甲方的大智体现。
1、利益诱导。做整体规划,不仅为了明晰建设步骤和关联关系、避免重复,还为了让乙方知道“我做的只是冰山一角,做好了这一步,后面还有很多项目”。这样起码保证出问题的时候,乙方也能及时补救,而不是置之不理。
但一定记得分步签合同。一是为了验证软件商的交付质量,二是随着企业发展、需求和阶段性方案可能会有极大改变。
2、充分分析渣商的恐惧点。方案一:大肆宣传造势,让甲乙方市场最大范围知道双方的合作,使得软件商不敢轻易触碰行业舆论底线;方案二:一旦发现对交付问题的响应拖延,放大化最终影响,最高层投诉也好、律师函也罢,使得现场项目组不敢轻易造次。
3、让自己变得更好。渣商敢造次,不止因为他一贯的项目风格,从劣根性角度看,他认为伤害了你、对他没有什么极大影响。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,从IPO到上市、从信息化到数字化、从几十万项目到几百万项目,再次选型首先把渣商排除,让他高攀不起,有些厂商会选择为了新项目、无偿弥补老项目。
写在最后
渣男类软件商,大厂看政策、小厂看老板;大厂怕舆论,小厂怕利益。甲方倾注的管理转型(感情),在很多软件商看来只不过是阶段营销目标而已(回款)。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甲方选择成立内部数科公司,安心;或者与合作厂商谈入股收购,同盟。
于乙方,我们依然相信,作为一把手,毋庸置疑都希望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合作,只是一个人看不住那么多项目组。所以,如何塑造一支铁军,让老板的意愿与愿景最大化的传达下去,并让一线的声音最快最真的传输到高层,这个是所有软件商都该去长期思考并不断优化的方向。
发表回复